恐韩症是病吗?中国男足为何一遇韩国就腿软?

    恐韩症是个什么毛病?中国男足是如何患上恐韩症的?还能治好吗?

    

    2026年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我们的中国男足又一次遭遇了韩国队,恐韩症这个话题也再度被提起。今天我们就好好聊聊恐韩症的来龙去脉。恐韩症顾名思义指的就是中国男足在国际赛事中踢不过韩国队,而由于输的太多,从最开始技战术上的踢不过,慢慢演变为心理上的惧怕。但凡遭遇韩国队就未战先怂,只能少输当赢了。

    

    恐韩症的起源是1978年的泰国曼谷亚运会,国足以0比1不敌韩国队。此后的32年时间里,国足与韩国队一共交手27次,战绩是11平16负,一胜难求。直到2010年2月份的东亚四强赛,国足3比0大胜韩国队,才结束了长达32年的恐韩症。

    

    男足3比0胜韩国队了,32年不胜韩国队,这是个什么概念?我今年31岁,如果我恰好是1978年出生的,那就等于长这么大人生中还没见过国足赢韩国。其实13年前大胜韩国队的那场球,人家压根儿就没好好踢。当时的东亚四强赛在日本举办,日韩两队都没有召回海外效力的球员。我们的国足则是全主力,大家熟记得冯潇霆、张琳芃、赵旭日、于海、曲波、郜林以及前国安队门神杨志悉数登场,由主教练高洪波带队。而韩国队那边则全都是梯队球员与K联赛,本土球员、海外球星都忙着踢俱乐部的比赛。于海、郜林、邓卓翔分别进球,3比0的比分也是中国男足交手韩国队历史上最大的胜场分差。

    

    恐韩症中最经典的比赛应该是1992年的奥运会预选赛。在当时徐根宝带领的中国男足在最后一轮遭遇韩国队。国足的形式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打平即可出线,而韩国队则是必须获胜才能拿到奥运会资格。

    

    1992年1月29日,奥运会预选赛最后一轮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开局仅9分钟,中国队就丢了3粒进球,这是个什么效率?假设进球后庆祝需要一分钟,把足球摆到中场开球需要30秒,3粒进球总共可能会浪费四分钟多一点,那么净打时间可能也就剩下四分多一点。在感叹韩国队进球效率的同时,也必须要肯定我们国足的丢球效率。毕竟这种离谱的比赛需要双方都做到极致才有可能发生。就好比莱万2015年踢狼堡九分钟五球的神迹,拜仁每一次进攻只需要三四脚传递与一脚射门就能收获进球。国足黑色九分钟的节奏和莱万当年的九五至尊差不多,最终国足以1比3完败,失去了晋级奥运会正赛的资格。

    

    而这场比赛之所以被人津津乐道,主要还是全国上下对国足的期待都太高了。据说当年连新闻联播都给这场比赛让路了,而主教练徐根宝也在节目中亲口说过,国足到达吉隆坡的第一天,马来西亚大使还特意打来电话跟宝明天踢完比赛,咱们庆祝一下。这下AC米兰球迷可以释怀了,对于半场开香槟技巧的实际运用,我们国足比米兰早了13年,由此可见恐韩症的由来之久,伤害之大。

    

    六年前的亚洲区12强预选赛,中国足坐镇长沙主场,上半场第34分钟,于大宝回头望月头球破门,以1比0击败韩国。这也是我印象中国足最近的一次在真正有意义的大赛中击败了韩国队。如今改踢中卫的于大宝早已淡出国家队一线阵容,2010年东亚四强赛上3比0大胜韩国队的老将们也只剩下张琳芃一人了。又是关键的世界杯预选赛,又是老冤家韩国男足,这次会不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呢?

    

作者:
标题:恐韩症是病吗?中国男足为何一遇韩国就腿软?
链接:/news/155.html
THE END